海报 | 黄梅深化区域协作,奋力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
- 编辑:5moban.com - 18数据和数据推论之间的区分不是事实上的(两种植物花)的区分,而是在文化层面的决策中以它们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的方式来进行区分。
建立合规制度要考虑企业业务所涉及的国家、地区、行业以及企业自身等层面上的风险特征和现实情况,既能促进企业履行合规义务,又能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合规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合规目标的影响,主要涉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不合规的后果。
在此背景下,涉外合规管理成为重要课题。进行定期审计以核实合规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构建金融企业涉外合规管理体系 提高涉外业务合规管理意识 金融企业涉外部门和相关岗位人员需掌握相关国家地区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环境、法律环境、商业规则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有关知识,日常交往和管理中都要体现公平和公正,防止发生歧视行为,避免引起矛盾和激烈冲突。合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指在梳理合规义务清单的基础上,识别企业的合规风险,分析合规风险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划分风险等级并考虑可接受的最大风险等级。畅通内外部沟通渠道,尤其是要与监管部门形成良性互动。
三是境外子公司可聘请当地法律和财务顾问,就日常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重要事项咨询意见,再据此确定具体的合规管理措施。企业可以遵循《指南》重新评估并改善自身的风险管理政策,从而有效降低商业风险、优化企业结构。一是在企业信用类债券的发行监管上,建立了一套市场化的发行审核制度。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在建立场外集中清算制度安排、降低对手方风险并实施有效监管方面达成了普遍共识。2016年12月14日,兴业皖新REITS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首单公开发行的REITS产品。截至2017年末,我国债券市场境外发债主体已经包括国际开发机构、金融机构、外国政府类机构以及境外非金融企业等,累计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1234亿元。为了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定价机制,打通债券一、二级市场,2014年出台了《债券预发行业务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开展了首笔交易。
在债券交易方面,推出了针对债券市场现券交易、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的净额清算业务,针对利率互换、标准债券远期等在内的集中清算业务,以及相关的代理清算机制等。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相关业务自推出后运行平稳,成交逐步活跃。第三类是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同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首先获准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发行量分别为10亿元和11.3亿元,限定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为我国境内企业提供贷款,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迈出了第一步。要注重研究解决信息披露、信用评级、会计、审计等制度规则和法律法规适用性问题,完善资金汇兑、风险对冲等方面的便利措施,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人和境外发行主体参与境内债券市场,使国内债券市场成为国际发行人筹集人民币资金和进行人民币投资的主要场所。
近年来,利率互换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17年的成交名义本金额已达14.4万亿元,是2008年的35倍。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暂停。2004~201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34.3万亿元,其中,超短期融资券9.6万亿元,短期融资券7.8万亿元,中期票据7.9万亿元,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4.1万亿元,企业债4.8万亿元。目前,中国债券市场是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市场,中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存量规模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二。
截至2017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一级账户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已经达到617家,持有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余额达到1.1万亿元,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余额的1.8%。第二类是创新发展金融机构的信用债券。
进入专题: 银行间债券市场 。三是加强监管体系、市场规则和基础设施的顶层设计。
2011年推出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2009年G20领导人匹兹堡峰会明确提出标准化的场外衍生品合约应当通过中央对手方进行集中清算。要维护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平台的主导地位,既要保证各类债券托管结算的安全高效,又要避免基础设施过度垄断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200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率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因此要针对薄弱环节,加快建立健全体制,全面提升市场各方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实现债券市场的平安和健康发展。此后,人民银行进一步积极推进境外机构和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债券远期的推出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了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意味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继1995年终止交易所国债期货后首次放开,标志着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2007年9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成立,负责自律管理、开展市场创新、服务市场成员等事宜。
2011年,明确符合一定条件的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可以运用其在香港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在经批准的投资额度内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业务正式启动。截至2017年末,共有249家境外机构通过债券通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总额达887.96亿元。
资产支持证券属于固定收益类证券,对于金融机构和企业盘活资产存量具有积极作用。为此,人民银行将推进机构投资者多元化作为保障市场差异化需求、提高市场流动性、分散风险和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方向。
目前,上海清算所已经建立了我国场外金融市场统一的中央对手清算体系,全面覆盖各大场外金融产品类别。未来将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即境内投资者经由两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安排,投资于香港及全球债券市场。开拓创新推动发展 在发展中坚持不懈的创新,无疑是发展的突破口和动力之源。要加强统筹协调,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发行和信息披露标准,建立同一类产品在托管机构之间的互通互联,避免市场的分割。
交易方式创新 在进行债券品种创新的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稳步推进交易工具与交易方式创新债券衍生产品创新 2005年6月,人民银行率先推出了债券远期交易,并逐步引导投资者利用衍生产品去管理风险。
三是建立了上海清算所。2016年8月,在人民银行的积极推动下,SDR计价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问世,世界银行、渣打银行(香港)两家境外发行主体分别成功发行两单SDR计价债券,合计6亿SDR(约合人民币55.85亿元)。
后来在推出中期票据时,也采取了注册制。过去,我国企业信用类债券的发行一直实行严格的审批制。
2012年5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正式重新启动,试点规模为500亿元。三是建立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合作——债券通。2006年2月,在远期交易的基础上,推出了利率互换试点,运用利率互换,投资者不仅可以规避利率风险,还可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解决期限结构错配问题。一是要继续坚持以合格机构投资者和场外市场为主,保持市场总体格局的基本稳定。
因此要针对薄弱环节,加快建立健全体制,全面提升市场各方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实现债券市场的平安和健康发展。债券市场融资应以经济社会转型为导向,提高产品的覆盖面和包容性,继续推进债券市场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创新,丰富市场主体的投融资工具,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和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从此公司信用类债券基础产品体系基本形成。债券通是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一大突破和一大创新。
从各类型机构债券托管量来看,基金等集合类投资者已经超越商业银行,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最主要的持有人。2007年9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成立,负责自律管理、开展市场创新、服务市场成员等事宜。